我覺得,當家長就跟佈置(裝潢)自己的家一樣,除了多參考別人的案例之外,一定要有自己的想法。

大部份的人,沒有辦法自己決定房子的構造(除非他自己蓋房子),所以通常不是將就建設公司原先的格局,不然就是花錢請設計師改裝潢,弄成自己想要的樣子,有的人更會利用佈置巧思,把家裡裝點出與眾不同的氣息。

我記得小時後搬家過幾次,可是每次幾乎都是沿用前屋主的格局,並沒有做什麼特別新的裝潢,然後就把從舊家搬出來的傢具,找個合適的地方放就繼續用了。印象中,雖然也沒什麼不好的地方,但實在說不上有什麼品味可言,更不用談什麼格調了。

在我看來,住家的品味、格調,就跟小孩的養成,有異曲同工之妙。

隨著小孩愈來愈大,當家長教養小孩這一回事,對我來說是愈發重要。關於教養,如果家長本身沒有一點點想法,就很容易「東施效顰」,看人家小孩學英文也想去,看同學去學珠心算好像也覺得蠻不錯...最後變成把小孩完全交付別人手中,到頭來卻發現,怎麼好像跟自己原先預期的都不一樣?感覺好像看IKEA傢具店裡面,樣品展示總是做到「超級令人嚮往」,讓人統統想搬回家,不過就算回家擺的跟樣品展示一模一樣,發現卻不一定好用。就跟賣房子的樣品屋總是很漂亮嘛,但是真的住起來一定不是那麼一回事,我覺得是一樣的道理。

現代人生的少,每個都是掌上明珠,大家都想給自己小孩最好的,大家也都不想讓小孩輸在起跑點,也就因為這樣,坊間一大堆的才藝班、安親班、補習班,好像大家都在上,自己的小孩沒有去,覺得好像很不對。

我絕對不是反對去上這些課的,我只是認為,家長心中一定要有個「譜」,希望塑造小孩成為什麼樣的人,再因應這樣的需求,跟本身的能力(時間、金錢)去選擇,才不會淪為整天只會東比西比,總是看到別人有而自己沒有的地方,然後把自己的虛榮建築在小孩的痛苦上。

可是呢,在這個凡事講求成效的時代,連藝術欣賞有時候也淪為試題般的名詞記頌,因為家長總需要孩子有「學到東西」的證明,這也是為什麼各類型的檢定考這麼流行的原因吧?還記得一年前我曾經讓丁小寶去附近的雄獅畫班學畫畫,學了一期下來,卻發現丁小寶對此感到興趣缺缺,原來是老師在有意無意間,會透露「幾歲的小孩應該可以怎麼畫」(指五歲的小孩畫出來的人應該要有手腳了),讓沒有辦法達到老師要求的丁小寶,產生了排斥感同時也失去自信。我心想:「廢話!不就是沒學過不會畫才來學的嗎?」我認為,學會畫什麼不是很重要,最重要的是要能引起小孩的興趣,才能讓她有主動學習的動機,更何況我覺得想法、創意更重要,如果只是畫的很像,用照相機照就可以了。也許這個有豐富教學經驗的老師,是為了迎合家長需要看到小孩的學習成效,所以才演化出這種幾歲就該能畫什麼的理論吧?

有點扯遠了...


有時候我們去到別人家,有的人家中總是整理的一塵不染、有條有理,心中會暗自佩服;有的人家看得出來是花了重金裝潢,讓自己不免心生羡慕;有的人家裡很會堆東西,心裡會納悶,留著這些要做什麼?有的人家你雖看不上眼,可是人家自己住的很高興,覺得很實用...即使一模一樣的格局,都不會有兩戶人家裡是一模一樣的,更何況大家住的房子狀況不一。就像妳看王家的女兒成績超好,李家的兒子體育超強,林家的哥哥超有美術天分...可是有的小孩也許功課不錯,但是個性小氣又愛計較打小報告,有的也許長得美,可是卻喜歡仗勢自己漂亮欺壓同學...一樣米養百樣人,我這算舉一反三吧?

現在教育部要推什麼有品運動,品就是品行、品德,就是品格,這是很難用考試測驗來評量分數的,是沒辦法說今天你在捷運禮讓座位就加一分,或是哪天在公車上亂丟垃圾就扣一分;如果這是學科試題,我相信大家都知道標準答案,但是實際做起來,又不是那麼一回事。在我解讀這是需要「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」的,首先身為家長就必須以身作則(當然老師也是),用身教來影響小孩,如果每個家庭都這麼做,到學校、社會上就可以運用眾人的力量,才能做到改變。話說回來,這個需要人影響人的「大業」,我個人是不相信砸個幾億,花人民血汗錢,做做秀喊口號就可以交差了事的。我不是扯後腿,但是這個感覺就很像,某廠商贈送什麼東西,因為不用錢當然拿回家,但是雖然他寫了東西多好用又多好用,然而立意雖美卻不實用,所以就被擺在家中一角。嗯...這個譬喻有誰看得懂才有鬼...

又扯遠了...


往往我讀到一些書,作者會寫到,自己的父母對自己的影響,有的是從小培養他們好的習慣,有的則是灌輸他們一些正確的價值觀、人生觀,或是說了什麼話(做了什麼事)讓他們印象深刻,進而影響他們的人生...等等。這就讓我想到自己,要我回想小時後爸爸或媽媽給我的影響,卻好像什麼也寫不出來,不是他們沒有盡到做父母的責任,而是就像當時我們搬過、住過的家,不能說哪裡不好,但是實在令人印象不深刻,究其因也許就是沒有自己獨特的「品味」跟「格調」吧?

所以,我自己要當個什麼樣子的家長呢?這是我目前最大的課題了。期許小孩成為什麼樣子的人之前,先期許自己變成那樣子的家長,恐怕比較實際吧?

三字經說:「曰仁義,禮智信,此五常,不容紊。」這做人最基本的道理:仁德、道義、禮節、智慧、信用,我覺得就是個很棒的品味跟格調。也許,回歸這最基本的德行修養,才是當務之急吧?古人讀四書五經,效法先聖先賢,現代的人看電視都來不及,哪有時間讀經?我覺得生活上的影響也是很重要,要教小孩成為守信用的人,自己說了結果變空頭支票;要教小孩有禮節,自己見到別人,卻連聲招呼都不打;更不用說叫小孩要早點睡,自己熬夜到兩三點...這種說一套做一套的生活教育,會教出什麼有品的小孩,我覺得也很難吧?

能看到這兒,一定是我的好朋友,才會這麼捧場,感謝啊!這麼耐心的讀完。



學學古人寫點書法,修身養性一下...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chiuyuanchao 的頭像
    chiuyuanchao

    阿昭的部落格

    chiuyuancha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6) 人氣()